环球时报
06月07日21:24
自上一年以来,部分西方媒体十分热心污名化我国的扶贫和边远地方建造,但却总因“尬黑过度”被读者们张狂讪笑。这不,就在这两天,英国《经济学人》又给咱们供给了一个新鲜的事例。
《经济学人》这次找茬的目标,是最近刚刚注册的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就好像其他抹黑报导相同,这篇文章也是从“耗资巨大”这点下手,不仅在小标题里着重这一工程是“全球耗资最大的项目之一”,并且十分庸俗地把这一音讯和建党百年联系起来,称这是“中共最奢侈的生日礼物之一”。
图源:《经济学人》
为了能在抹黑我国这事上逻辑自洽,除了着重“花钱多”这个惯例操作外,本文作者还给川藏铁路量身定做了两大“罪行”:其一是责备这条铁路导致外地进入西藏的游客激增,破坏了“藏区的传统文化”;而另一条罪名则称我国军队能够凭借这条铁路快速进入西藏要挟印度。
要是论误导读者,《经济学人》这招其实还挺高超的。他们先告知你这个工程造价极高,暗示这是“体面工程”,然后再剥离掉这个工程对公民群众的各种优点,给这条铁路安插上貌同实异的“罪名”。
假如是对西藏前史和现状不行了解的人,看完这篇报导后,就会因而对咱们在西藏构筑铁路留下“穷兵黩武、好高骛远”的负面形象。
只不过,《经济学人》这招却选错了目标。在很长时刻以来,西藏的民族和宗教问题都是许多西方媒体广泛炒作的要点论题,再加上此前的中印鸿沟抵触,许多网友对西藏都有底子的了解,不行能对这篇文章“说啥信啥”。
更要命的是,或许是黑起我国来太得意洋洋,这篇文章指控我国的一句话竟然写道:“对我国共产党来说,为了把西藏这片幅员辽阔的关闭区域和内地连接起来,他们能够不吝任何价值。”
在谈论区,立刻就有读者揪住了这句话责问:“这莫非不是一件功德吗?”、“莫非要像美国和加拿大这样,让当地居民生活在关闭、短少基建的环境,才是‘维护当地社区自在’吗?”
另一位网友则讪笑《经济学人》称,关于这家有200年前史、一向给有钱人阶层当传声筒的杂志,你觉得他们会怎样怎样点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别的一位自称来自美国的网友也十分慨叹道:咱们的国家也能够把钱花在干这种功德上,而不是在第三世界搞所谓的“性别研讨”这种议题。在这条留言下,来自中东的网友则弥补道:信任我,这些钱大概率没花在“性别研讨”上,更有可能是用在给咱们国家制作动乱上了。
而获得点赞最多的,是一条来自我国网友的留言,他抓住了西方媒体对我国边远地方地区报导口径的自相矛盾责问道:“你们西方总是责备我国没有善待新疆和西藏的居民,让当地人生活在赤贫之中,但现在又要抹黑我国政府为当地公民花钱搞基建,你们是在责备我国对当地居民‘太好了’吗?”
至于有日本网民顺着《经济学人》的逻辑,曲解我国在西藏驻军是“要挟印度”,其他网友辩驳道:“怎样?一个国家无权在自己的领土上驻军吗?”、“你那么忧虑我国驻军的事,是由于你们国家想侵略西藏吗?”
尽管《经济学人》近年来屡次参加政治论题,但毕竟还套着“财经媒体”这层皮,凡事都喜爱从“经济”做文章,这个咱们都能了解。但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不能只算“经济账”,作为一个在建国时曾庄重许诺过要为公民谋福利的政党,在自己百年华诞之际,更不会由于技能和经济上的困难,就抛弃了提高公民福祉这个最底子的使命。
至于《经济学人》这篇文章的作者,不论你亲华仍是反华,研讨的是“政治学”仍是“经济学”,咱们都期望你能记住,你首要该学会做的,是“人”。
本文来历:环球时报